“嘩啦啦……”聽到實驗室里的傳遞窗被拉開,陽江市疾控中心檢驗科副科長麥浪接過新樣本的同時,又抬頭看了看墻上的時鐘:時針已指向深夜12點。萬籟寂靜,但陽江市疾控中心的大樓依舊燈火通明,樓里的人進進出出,各自忙碌。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緊張時段某個晚上的景象。疫情期間,眼前的忙碌對于他們而言已是“家常”。 從疫情發生之初,陽江市日均檢測樣品250份,到最高峰日均檢測2200份,該市僅花了約半個月時間。其間,陽江市委市政府和市衛生健康局全力支持、緊急調度,用10天時間在市疾控中心增設了兩個PCR實驗室和一批儀器設備,集結了一支專業能力強的醫療檢測隊伍,檢測能力和水平大大提升,為該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打好了堅實基礎。 短時間內整合防疫保障力量,是陽江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能力提升的縮影。近年來,陽江市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疾病預防控制方針,不斷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我市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全面提升我市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推進應急體系建設,完善應急管理運行能力 “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是整個衛生工作的第一關口。”陽江市衛生健康局疾控科科長陳新斌介紹,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發生后,陽江市高度重視疾控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大對疾控體系的政策扶持和財政投入,逐步構筑起以疾控中心、慢病防治機構為主體的疾控機構體系。 2003年8月,陽江市進行疾病控制和衛生監督體系改革,將市衛生防疫站分拆成立市疾控中心和市衛生監督所。2012年,經過緊張籌建,該市公共衛生醫院正式投入使用,承擔全市突發傳染病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醫療救治。 以疾控中心為基礎,陽江市逐步建成了統一指揮、反應靈敏、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體制,建立完善了疾病預防控制應急體系和市、縣兩級應急隊伍,承擔傳染病控制、中毒處置和重大災害疾病防控等工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大幅提升。 目前,陽江市共設有1個市級疾控中心,3個縣(市、區)級疾控中心、3家慢病機構。自2015年以來,全市連續5年H7N9疫情實現零報告;有效應對流感、手足口病等聚集性疫情;有效控制2010年麻疹流行疫情,實現多年0病例報告,陽江市疾控中心獲全省麻疹疫情防控工作優秀單位。 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形成風險應對治理合力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中,陽江市14例病例均為外地輸入,在醫療救治過程中,實現了確診病例100%治愈、醫護人員零感染的目標,這說明陽江市應急醫療救治體系和院感防控工作經受住了考驗。”陳新斌說,這與陽江市見勢早、行動快,堅持聯防聯控,全面提升應急救援防范能力分不開關系。 2017年5月,陽江市建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的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逐步完善了政府主導、多部門共同參與的應急響應和應急聯動機制。編制修訂陽江市總體應急預案和專項預案,在H7N9禽流感、登革熱、新冠肺炎疫情等疫情應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陽江市建立完善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和風險評估制度,設立新發傳染病監測哨點醫院,由疾控機構提供技術支持,以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為依托,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綜合預警體系,搭建重大疫情預警網絡,實行相對緊密的協調管理形式,不斷提高陽江市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和綜合分析能力,進一步提升醫療機構早期發現能力。 強化衛生應急練兵,提升隊伍綜合戰斗力 成事之要,關鍵在人。陽江市高度重視公共衛生隊伍建設,著力打造一支反應敏捷、行動迅速、科學規范的高素質衛生應急隊伍。一方面,成立了衛生應急和傳染病防控專家庫。另一方面,依托市疾控中心、市人民醫院和市公共衛生醫院,分別組建了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隊、緊急醫學救援隊,縣區級以上疾控機構均建立了縣級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隊伍,實現衛生應急隊伍分區域全覆蓋的目標。 為全面提升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能力,陽江市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特點,有針對性開展培訓和應急演練工作。通過演練,全面檢驗我市4支急性傳染病應急隊伍的協調聯動能力,訓練應急隊伍快速應對突發狀況、有序開展野外生存和專業處置,隊伍綜合實戰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陳新斌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提醒我們,建立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不僅在疫情防治階段極其重要,更要求在社會治理中長期重視重大傳染病防控工作,逐步建立“防、控、治”聯動的重大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接下來,陽江市將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全面強化疾病預防為主理念,全面強化應急救治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陽江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確保人民群眾健康有保障。(陳思捷 張貝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