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的集團扶貧援助挖掘機捐贈儀式在雷州市唐家鎮田西村舉行,該集團捐贈資金75萬元購買液壓挖掘機3臺,通過資產扶貧增加貧困戶收入,助力當地脫貧攻堅。 在雷州市唐家鎮田西村農產品產業基地,農戶正在駕駛翻土機作業。記者 李嘉斌 攝 這是駐村工作隊精準幫扶的一個生動縮影。據了解,自2016年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在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人民政府、順德區均安職業技術學校等單位的大力幫扶下,田西村唱響“脫貧曲”,走向“蝶變路”,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5620元躍升為目前的16926.95元,貧困戶脫貧奔康更是信心滿滿。至目前,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49戶660人全部達到2019年脫貧標準。 黨建引領脫貧攻堅 基層黨建水平和質量直接關乎脫貧攻堅成效。近年來,駐村扶貧工作隊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主線,在鎮干部支持配合下,從基礎抓起,以黨員分類量化考核機制為抓手,實現黨建規范化建設,不斷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把黨員的職責義務與脫貧攻堅、村容整治等工作相結合。 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駐村扶貧工作隊投入56727元,完善了各項黨建基礎設施、黨建宣傳牌等,增強了黨建引領脫貧攻堅效果。此外,順德區委區政府向田西村黨群服務中心捐贈10萬元辦公設備,大大改善了黨群服務中心得辦公條件,更好地為群眾辦事。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基層組織中,只有打造一支素質高、業務精、作風硬、能力強、真扶貧、扶真貧的干部隊伍,才能切實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工作隊駐村后,牢牢抓住黨組織領導班子能力建設這個關鍵,大力實施“頭雁工程”。多次召開黨員大會,村黨組織書記、第一書記帶頭上黨課,重溫入黨誓詞,宣傳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強化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號召全體黨員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打造有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的基層黨組織。 村里黨員干部的作風轉變,帶動著廣大村民從“被動”轉換為“主動”。“幫思想、幫基礎、幫產業、幫教育等,一直都很忙。”該村黨支部書記謝海生說,幫扶單位的進駐給田西村帶來很大改變,大家思路越來越清晰,干勁越來越足,正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 從5620元到16926元的躍升 “突突突……”日前,在田西村農產品產業基地,隨著翻土機駛過,為下一步秋種做好了充分準備。 產業扶貧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2016至2020年,田西村利用佛山及順德扶貧專項資金開展多個扶貧產業項目。2018年9月,該村投資40萬元建立農產品產業基地,采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經營,每年可以有4萬元的固定收益分給貧困戶,并為124戶有勞動力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2019年12月,該村投入32萬元到唐家鎮產業扶貧基地,采用“龍頭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合作經營模式,不僅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還增加了貧困戶和村集體收益。此外,利用人均2萬資金,入股湛江水務、湛江基投、雷州市創元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通過自營、合作、入股分紅等多種形式,增加貧困戶收入和村集體收入。 就業扶貧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最好辦法。田西村有勞動能力戶比較多,勞動能力強,根據實際情況,立足讓每一個有勞動能力人員至少掌握一門實用技術、就業技能,確保每個有勞動能力的人有活干、有錢賺。駐村工作隊堅持把務工就業作為脫貧增收的主要產業來抓,在新常態經濟發展放緩、務工就業難度增加的形勢下,轉思路、變方法、出實招。一是搭建勞務服務平臺,對該村有勞動能力人員進行全面調查,掌握清楚勞動力結構,建立人力資源數據庫。積極聯系順德和湛江等地的企業,并在村務微信群、村委信息欄張貼招聘信息,為村民長期提供順德和湛江等地的企業招工信息,鼓勵有富余勞力的貧困戶外出務工。二是加大培訓力度,提升務工就業能力。根據勞務市場需求,轉變勞動力轉移思路,大力實施職業技能培訓,從“我向企業找活干”向“企業找我干活”轉變。三是村實施“以獎代補”措施,鼓勵貧困人口就業,一年內穩定務工達6個月或以上的貧困人口可申請每月獎補資金200元,每個家庭每年最高可申請獎補資金3000元。 通過四年多的幫扶,村有勞動力貧困人口轉移就業人數從2016年的74人增長到2020年的152人,增長超過1倍,轉移就業率達到100%。就業扶貧的落實,讓大部分貧困家庭實現了脫貧。 此外,自2016年對口幫扶田西村以來,扶貧工作隊多方籌集資金開展了一系列的幫扶工作,包括日常的入戶慰問、醫療幫扶、危房改造、基礎建設等,使該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提升,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貧困戶的脫貧成效顯著。2015年,該村年人均收入僅為5620元,被定為省定貧困村;2019年底,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926.95元。目前,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49戶660人全部達到2019年脫貧標準,完成省下達的工作任務。 教育幫扶贏未來 近年來,每年高考放榜前后,田西村就開始發動全體村民捐資助學,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這項善舉得到了眾鄉賢的積極響應,推動了田西村的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駐村第一書記李啟業告訴記者,打贏脫貧攻堅戰離不開各種力量的支持與配合。從田西村走出去的鄉賢很多,他們土生土長,熟悉村里的情況,對家鄉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們在群眾中的威信比較高,具有一定感召力,深得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如何因地制宜脫貧致富,他們最有發言權。依據這種情況,駐村干部聯合該村把鄉賢這股重要的力量凝聚起來,成立了“田西村教育基金會”和“田西村民理事會”兩個組織,發揮他們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自2016年幫扶以來,田西村努力構建到村、到戶、到人的精準扶貧助學體系,健全和完善扶貧助學工作機制,落實政府主導與多元扶持的資助政策,支持農村建檔立卡貧困農戶家庭學生就學,提升貧困學生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促進貧困家庭從根本上脫貧。 對貧困家庭學生實行無縫隙全過程幫扶,實行全學段資助。4年多來,駐村工作隊利用佛山(順德)扶貧專項資金對貧困戶學生生活補助121.6萬元,確保貧困生不因貧失學、輟學。此外,還投入50多萬元,為田西小學改善校園環境、更換辦公設備等,讓該校面貌煥然一新。 “扶貧要有長遠目光,要大力推進教育扶貧。因為知識就是力量,讀書可以改變個人及家庭命運,走上脫貧不返貧的道路。”李啟業如是說。 如今放眼田西村,精準扶貧的種子,正在這里結出累累碩果:一片片整齊的村落,一幢幢新建的民居,一條條平坦的道路,一個個興旺的產業……唱響了村民的幸福心聲。(曹龍彬 黃余武 蔡益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