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2018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建設海洋生態文明推進藍色經濟發展論壇在湛江奧體中心舉行。論壇邀請了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中國海洋大學海洋與大氣學院、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等單位領導專家作報告。廣東海洋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潘新祥主持論壇,副市長陳偉杰、市政協副主席孫省利等出席論壇。 此次論壇作為2018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圍繞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戰略,以“關注海洋生態,助推和諧發展”為主題,從我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現狀出發,結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重點探討新時期下如何解決制約海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影響民生的海洋生態環境問題,構建節約集約的“綠色”海岸帶和海洋經濟體系,創新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模式,轉變海洋經濟發展方式,為沿海城市、企業和科研院所搭建高端對話平臺,促進各方交流、合作與提升,推動我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為海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論壇上,7位嘉賓緊緊圍繞海洋生態修復、加強海島利用管理、海洋經濟發展、海洋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海洋醫藥產業及海岸帶綜合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講解。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整治和修復受損岸線、海灣、濱海濕地和海島生態環境,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事關國家海洋生態安全和周邊地區人民群眾的民生福祉。湛江積極響應中央的重要舉措,推動海洋生態文明和海洋經濟的和諧發展。 近年來,我市堅定走人海和諧、合作共贏的發展道路,開展全市海岸帶綜合整治,以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為重點,加強海域環境保護;開展湛江灣和海岸線保護立法;在廣東省率先試點“灣長制”;強化海洋與漁業安全生產和執法;開展人工魚礁和海洋牧場建設,建成人工魚礁10座,礁區面積8514.7公頃。堅持開發和保護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并舉,發展海洋經濟,倡導海洋文明,保護海洋生態,推動人與海洋、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良性循環、持續發展,加快建設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生態型海灣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