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中交四航局承建的茂名港博賀新港區通用碼頭工程(一階段)通過竣工驗收,這標志著茂名首個深水公共碼頭已正式邁入運營階段,驅動茂名發展的新引擎已在轟隆作響。 據悉,該工程是茂名貫徹執行省委省政府“振興粵東西北”發展戰略的省重點項目,是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建成后對帶動茂名地區相關產業發展、臨港工業和港口物流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為又好又快地推進通用碼頭工程項目的建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根據省、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精神,中交四航局積極響應,迅速布置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制訂科學細致的復工方案,精心組織施工生產,堅持防疫、復工兩手抓,實現了疫情防控與項目建設兩不誤雙促進,確保了省重點項目建設高效推進。 項目復工防疫優先 “工人的返崗專車接送安排妥當了嗎?一人一檔信息收集齊了嗎?他們的防疫物資儲備如何?你們深入現場調查了沒有?”2月18日,在正式復工前的緊要關頭,中交四航局項目部黨支部書記陳初詳細詢問項目部防疫工作小組負責人。 隨著復工日期的臨近,返工的員工及合作隊伍人員逐漸增多,疫情防控壓力大。工人返崗人員出行、信息排查、防疫物資儲備是進行正常復工復產的基本保障。項目部提前做好了員工返崗專車接送安排,做到點對點服務,落實細化到每個返崗人員,杜絕員工返崗途中發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并提前排查每一名即將返崗員工的來源地和14天內活動軌跡,優先安排茂名本地員工返崗。日常堅持開展營區消毒工作和日常體溫檢測工作,嚴格落實疫情零報告、日報告制度,每日向業主單位、濱海新區管委會報告人員排查情況,為穩步推進項目復工復產工作,做好基礎工作。截止到3月份員工復工率高達95%以上,基本實現全面復工。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項目建設,復工復產刻不容緩。”項目部負責人盧新標表示,為了做好項目復工,充分發揮基層黨建的戰斗堡壘作用,與時間賽跑,搶抓時機,項目部多次召開防疫復工協調會,統籌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方案,確保項目順利按下建設“復工鍵”。 炎炎夏日,該項目建設的步伐絲毫沒有放慢,奮力跑出了項目建設的“加速度”,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工程節點的勝利。5月7日,通用碼頭工程南護岸、港池炸礁、泊位疏浚、3#泊位銜接段5個單位工程順利通過交工驗收。6月30日,通用碼頭工程道路堆場、供電照明管線基礎工程等五個單位工程通過交工驗收。7月28日,通用碼頭工程(一階段)通過竣工驗收,正式邁入運營階段。寂靜的碼頭開始熱鬧起來,疫情的陰霾逐漸散去,碼頭上,汽車的喇叭聲,吊裝貨物的哨子聲,海輪汽笛的鳴叫聲,機器的轟鳴交織在一起…… 高標準嚴管理抓創新 “施工現場是施工企業形象的窗口、實力的體現,更是拓展市場營銷最重要的終端。一個個作業標準、井然有序的項目現場,宛如企業的一張張鮮活名片,向外界展現著企業的綜合實力和良好形象。”項目部黨支部書記陳初在會上強調著,讓各部門履職盡責做好通用碼頭完成每一道工序,在安全管理、質量監督方面不可有絲毫的放松。 茂名港博賀新港區通用碼頭工程項目總規模為新建2個10萬噸級、1個7萬噸級、1個3.5萬噸級通用泊位(水工結構均按靠泊10萬噸級船舶設計)和1個工作船泊位,年設計通過能力1010萬噸。目前一階段建設內容3.5萬噸級和7萬噸級通用泊位及后方配套堆場、生產輔建設施等已建成并通過竣工驗收。項目在開工之初就定下了高標準、高質量的目標,但施工過程中工程量大,需克服的難點眾多,工期短,給項目部帶來了很多困難。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消浪孔胸墻澆筑的環節了,當時臨水作業,工況惡劣,安全風險大,每次作業都必須退到最低潮,底模外露才能進行施工,加上作業空間、時間有限,工人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影響下道工序施工,工期緊的情況下,時間成本高,質量方面存在返工可能。”工程部苑桂友講述著,仿佛現場的一切歷歷在目。 當時項目經理盧新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這個胸墻澆筑的環節順利施工,他多次組織領導班子、工程部和時任總工陳錫培、經理助理孔鈁經過多次下現場、方案探討和現場試驗、技術創新,最終決定創新采用一體化模板進行消浪孔胸墻澆筑。但首次使用苦于無經驗可借鑒參考,工程部硬著頭皮做了很多試驗,碰了很多次壁,針對模板拼接,向多方咨詢請教,期間還特意組織工人進行專項技術培訓,提高模板拼接時間要求,提升工人的技術水平,確保滿足作業施工要求,才開始批量生產。 一體化模板安裝不受潮水影響,整個拆除也不受海況影響,效率較高,有效縮短了鋪設底模與裝模綁扎鋼筋的工期,每段胸墻從一體化側模與底模安裝、綁扎鋼筋、砼澆筑,由傳統方法的3.5天,縮減至1天;比傳統工藝節省兩天半的時間,且工程質量及施工安全更有保障,避免了潮位過低,對施工人員在水下施工帶來的施工風險。 據統計,這一施工工藝,為項目部節約直接成本約為90萬元、節省工期時間約3個月,碼頭1、2號泊位提前交工,實現優質履約,通用碼頭順利開港,為茂名建市60周年獻禮。此外,這個《現澆胸墻一體化模板應用》獲2020年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微課作品通過定評受到全總和中央網信辦表彰,同時被中國工會數字資源庫收錄。(梁雪玲 吳美君) |